|
書名 |
社會團體工作 |
|
作者 |
曾華源/主編;王金永、白倩如、何慧卿、邱媛媛、南玉芬、胡慧嫈、張曉筱、莊靜宜、陳星星、曾華源/合著 |
英文書名 |
|
ISBN |
978-986-6001-80-2 |
譯者 |
|
書系 |
社工叢書 |
書號 |
H6287 |
出版者 |
|
頁數 |
512 |
出版日期 |
2016-07 |
定價 |
580元 |
備註 |
|
關於本書 |
【摘要】
本書主要在回應美國所公布之教育政策認可聲明(EPAS)提及社會工作者應具備中介層次的工作能力,希望使讀者理解和運用社會團體工作專業方法來提供服務,且直接影響案主及其社會系統。
本書分為基礎篇、方法篇、技術篇和實務篇,主要特色如下︰
1. 特別介紹臺灣團體工作的歷史、團體工作之要件、團體工作實施倫理。
2. 說明團體工作者對團體發展階段應有之認識,以及如何進行催化與干預行為。
3. 如何運用團體力量去干預影響個人或團體的不當環境因素。
4. 團體工作常見之溝通互動與干預過程之技巧,並說明技巧運用和對團體動力之評估是不可或缺的。
5. 除了介紹任務性團體工作意義、實施方式與技術,還特別專章說明自助團體工作之形式與案例。
6. 運用各種理論說明非自願性案主行為反應之社會心理分析,並詳細說明團體工作各階段中,團體工作者之任務與如何協助團體成員改變動機,包括可以運用協助非自願團體成員之團體工作技術。
7. 本書附錄兩個案例有助於理解團體方案設計,以及團體工作紀錄,並且可以讓學生理解團體準備工作和團體開始。
【主編簡介】
曾華源
學歷: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應用組碩士。東海大學社會系學士。民國68年社會行政高考及格、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社會福利研究所訪問學者
經歷:救國團總團部「張老師」研究訓練組組長、台中青少年之家總幹事;東海大學學務處課外活動組主任、勞作教育處指導長、社會工作系系主任、主任秘書
專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專長:社會工作服務
【作者簡介】
王金永
學歷︰英國約克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
經歷︰衛生福利部玉里醫院社會服務員、花蓮縣社會工作師公會理事
現職︰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白倩如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博士
經歷︰台北市立中興醫院精神科就業輔導組長、台灣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品質策進協會秘書長
現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助理教授
何慧卿
學歷︰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博士
經歷︰玄奘大學教學發展中心教師教學發展組組長、玄奘大學學生事務處學生輔導中心主任
現職︰玄奘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邱媛媛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生
南玉芬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現職︰亞洲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經歷︰1.彰化縣104年度及105年度家庭暴力相對人整合性輔導處遇方案計畫主持人;2.台中市衛生局101年至104年三、四級毒品講習團體工作執行及評估計畫主持人;3.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人體試驗委員會委員;4.社團法人國際生命線台灣總會第18、19、20屆學術顧問;5.移民署管理經營移民業務審查小組委員。
胡慧嫈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博士
經歷: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系副教授、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理事
現職: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系副教授、台灣社會工作教育學會監事、中華社會福利聯合勸募協會方案審查委員
張曉筱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生
莊靜宜
學歷︰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生
陳星星
學歷︰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生
【目錄】
【基礎篇】
第一章 社會團體工作概述(曾華源)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目標與類型
第三節 社會團體工作價值基礎與倫理
第四節 社會團體工作之實施基礎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二章 社會團體工作的發展歷史(王金永)
前言
第一節 歐美社會團體工作的發展歷史
第二節 臺灣社會團體工作的發展歷史
第三節 社會團體工作的實務模式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三章 團體動力與個人發展(何慧卿)
前言
第一節 團體動力的基礎理論
第二節 人的社會行為本質與團體動力
第三節 團體動力的內涵
第四節 團體發展階段的團體動力
結語
問題與討論
團體工作的規劃與準備(南玉芬)
前言
第一節 規劃一個新團體的考量
第二節 團體工作者的準備
第三節 團體工作計畫應有的內容
第四節 團體活動的設計
結語
問題與討論
【方法篇】
第五章 團體工作開始階段(南玉芬)
前言
第一節 團體工作開始階段的特性與工作目標
第二節 團體開始的工作/任務
第三節 團體工作者在開始階段的任務
第四節 團體工作開始階段的困境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六章 團體工作中期階段(一)︰催化團體動力的轉換(何慧卿)
前言
第一節 覺察團體動力的轉換與干預
第二節 面對及處理團體的衝突
第三節 營造團體凝聚力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七章 團體工作中期階段(二):透過團體協助個人改變(王金永)
& 前言
第一節 團體成員改變的先決要件
第二節 團體做為改變的媒介
第三節 團體工作者的干預方法
第四節 團體成員學習的轉化與運用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八章 團體工作中期階段(三):運用團體力量改變環境(莊靜宜)
前言
第一節 以社會正義為基礎的環境改變
第二節 運用團體工作促成環境改變動力
第三節 環境改變的行動過程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九章 團體工作的結束(胡慧嫈)
前言
第一節 團體工作結束之意義
第二節 團體工作結束階段的主要工作
第三節 非計畫性的結束團體工作
第四節 結束團體工作注意事項
結語
問題與討論
【技術篇】
第十章 任務性團體工作的互動與干預技巧(邱媛媛)
前言
第一節 任務性團體工作之概念內涵
第二節 任務性團體工作之技術與技巧
第三節 任務性團體工作的討論技術與應用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一章 處遇性團體工作的互動與干預技巧(王金永)
前言
第一節 增進團體溝通互動關係的技巧
第二節 增進團體深入互動的技巧
第三節 干預團體過程的技巧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二章 團體工作紀錄與評估(何慧卿)
前言
第一節 團體工作紀錄的意義與功能
第二節 團體工作紀錄的形式與限制
第三節 團體工作紀錄的撰寫
第四節 對團體工作者的評估
第五節 對團體成員的個人評估
第六節 團體工作成效評估
結語
問題與討論
【實務篇】
第十三章 社會學習性團體工作(陳星星、曾華源)
前言
第一節 社會學習性團體工作之意涵
第二節 社會學習性團體工作理論及實施
第三節 案例與分析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四章 治療性團體工作(王金永)
前言
第一節 治療性團體工作的定義
第二節 治療性團體工作的理論與學派
第三節 治療性團體工作的規劃與帶領
第四節 臺灣當前的治療性團體工作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五章 自助性團體工作(張曉筱)
前言
第一節 自助性團體工作的定義與發展
第二節 自助性團體工作的類型與功能
第三節 自助性團體工作階段
第四節 自助性團體工作的評估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六章 任務性團體工作(何慧卿)
前言
第一節 任務性團體工作的定義與功能
第二節 任務性團體工作的帶領方法
第三節 達成任務的問題解決方法理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七章 非自願性團體的工作原則(白倩如)
前言
第一節 非自願性團體工作的意涵與專業關係
第二節 非自願性團體成員拒絕行為的理論觀
第三節 非自願性團體組成的準備工作
第四節 非自願性團體工作的原則
結語
問題與討論
第十八章 非自願性團體工作的發展階段與催化技巧(白倩如)
前言
第一節 非自願性團體工作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非自願性團體各階段的工作焦點
第三節 非自願性團體工作的催化技術
結語
問題與討論
【附 錄】
附錄一 團體工作方案設計範例
附錄二 團體工作紀錄範例
參考書目
【主編序】
我在東海大學教授「團體動力」及「社會團體工作」課程已逾二十年,是我最熱愛的兩門課。
社會團體工作是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重要方法之一。過去受到精神醫學和追求專業化之影響,在社會工作領域中,偏重將服務對象視為有問題的個人。傾向改變個人內在自我和態度,以便社會行為能產生改變。其實這是專業霸權的展現。現代社會科學的發展,無不認識人類行為受內在心理因素和外在環境因素之影響;甚至環境結構因素影響個人認知和決定行為表現。經由環境因素之調整,改變個人行為可能更容易。其實,生活經驗已能理解環境因素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力。
人從出生開始即在各種關係程度不同的團體成長。人的許多生活知識絕大部分來自觀察團體生活中他人的行為表現,或他人分享經驗與知識。團體經驗的累積,使人在不同團體與他人互動時,不自覺的反應與他人互動時的應有行為;如與父母、配偶,或老闆或同事互動行為表現。人只有在完全沒有他人時,才能隨心所欲地表現行為。因此,團體工作早期的前輩就已經不斷呼籲,要大家重視運用團體工作方法來協助服務對象。
由於社工人員的工作場域中,常是團隊工作或有各種不同形式的任務團體與會議。團體會議中,有階級長官、團體成員私下關係等等,如何達成真正可行的團體決議不容易。社區工作也是人群工作,團體互動過程夾雜著情感、理想和利益在其中,以致團體動力的複雜性更高。社工人員必須運用專業方法在機構脈絡中輸送服務。因此,美國所公布之教育政策認可聲明(EPAS)所提及綜融實務工作者運用一系列預防及處遇方法與個人、家庭、團體、組織及社區工作。這項能力指許多社工人員在機構中工作並提供不同階層的服務。社工人員要有中介層次的工作能力,這個層次的案主,包括:自助團體或治療團體的成員、學校的學生、公司的同事或鄰居間的關係(Sheafor, Horejsi, & Horejsi, 1994, p. 9-10)。因此,中介層次的干預方法是改變直接影響案主的社會系統,顯然團體工作能力是相當重要的。
本書分為四篇,希望使讀者能理解和運用社會團體工作專業方法提供服務。
在基礎篇中有三章,主要重點在說明團體工作之意義和基本要件、國內外社會團體工作發展歷史與團體動力學之介紹。其中,特別提及團體工作倫理和團體實施條件。方法篇有五章,重點在說明團體工作過程和技術,包括說明團體工作準備、團體工作各階段團體工作者能理解和有能力建立團體成員之間的關係,並運用專業知識評估與干預團體過程,以及運用團體力量改變環境。技術篇主要介紹處遇性團體工作和任務性團體工作常使用之技術,並特別介紹團體工作記錄和評估方法。實務篇介紹各類型團體工作之作法,尤其是社會工作許多服務對象是非自願性的。因此,特別介紹非自願性團體工作過程和技巧之運用。
本書有以下特色:
1.特別介紹臺灣團體工作的歷史、團體工作之要件、團體工作實施倫理。2.說明團體工作者對團體發展階段應有之認識,以及如何進行催化與干預行為。3.如何運用團體力量去干預影響個人或團體的不當環境因素。4.團體工作常見之溝通互動與干預過程之技巧,並說明技巧運用和對團體動力之評估是不可或缺的。5.除了介紹任務性團體工作意義、實施方式與技術,還特別專章說明自助團體工作之形式與案例。6.運用各種理論說明非自願性案主行為反應之社會心理分析,並詳細說明團體工作各階段中,團體工作者之任務與如何協助團體成員改變動機,包括可以運用協助非自願團體成員之團體工作技術。7.本書附錄兩個案例有助於理解團體方案設計,以及團體工作紀錄,並且可以讓學生理解團體準備工作和團體開始。
本書為好幾位作者之力量共同完成,非常感謝他們的投入。雖然我負責主編,構思章節和重點,不過,有些作者同意我修改論文,但也有作者不願意我做任何修正,所以各章主要內容,均由作者自負文責,我只有增加第三章中團體和團體動力的定義。其餘各章節只做增補前言、結語和問題與討論的部分,以及如果各章有重複介紹之段落,由我負責決定放在哪一章來做介紹或說明。除此之外,我還負責統一作者使用的專有名詞,這是最費心費力的部分,花了我幾乎三個月的時間,希望這些努力能使本書閱讀較為通順暢快。
最後要感謝洪葉文化編輯和老闆的大力支持。如果本書有未竟事宜,還請讀者不吝指正,以匡不逮。
曾華源
|
|
|